中国科学院大学时勘教授冲锋在抗击新冠肺炎心理战“疫”一线

  • Published: 2020-04-15

时勘教授是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最高奖“学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亚洲组织与员工促进(EAP)协会主席、中国心理学会监事长,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时教授在危机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对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他曾在2003年承担国家科技部、基金委关于SARS对民众风险认知心理的调研项目,2008年又对汶川地震的心理疏导方法展开了研究,并参与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的处理,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时勘教授立即组建抗击疫情课题组,率领他的团队对湖北、广东、北京、重庆和浙江等26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2144人应对疫情的心理状况展开了调查,并将调研结果与2003年全国17个城市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学的对策建议。时教授的调查结果及对策建议连续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中国科学报等权威媒体上发表,如呼吁加强病故者的亲属的哀伤辅导、提供帮助老百姓克服恐慌、避免台风眼现象的方法等,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时勘教授呼吁:齐心应对,坚决打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这一仗!

 

时勘教授接受媒体采访的部分报道

 

时教授提出关于抗击疫情的几项建议受到高度重视,如以温州大学名义报审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关于元宵节期间引导民众避免疫情反弹的措施等,与此同时,国家基金委对时教授做了表彰,且在2月份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及此事,并把时教授的报告作为全国11个报告中排名第2的次序,呈递给中央有关领导,得到了高度认可和赞扬。

 

前不久,时教授向浙江省社科联递交了报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众的典型心态及疏导策略》,该报告也得到了省科联高度重视, 被浙江省社科联采纳。

 

此外,疫情期间,时教授停教不停“写”,他和团队成员一起撰写了关于疫情的五篇学术论文发表,其中三篇已发表,如时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文章《查明疫情导致的民众恐慌心理的深层次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元宵节前后疫区的麻木、焦虑情绪》发表在《RESEARCH REPORT SERIES》刊物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风险信息对民众风险认知和应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在《管理评论》刊出,《面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民众心理状态及疏导方法研究》发表在《医学与社会》,另外两篇已进入三审阶段,预计很快刊出。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申报截止时间迫近,时教授冒着感染病毒的危险从重庆赶回温州大学,指导科研团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时勘教授在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心理战疫一线,为打赢疫情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用“抗疫情、促发展、当先锋”的实际行动,为大家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