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支部:经管学院教工一支部
入党时间:1997年4月
座右铭: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一、教育、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立德树人,坚定理想信念
士有百行,以德为先。教育工作者需要以身立德,以德育人。在中国科学院的教育系统中,具有高尚师德的教育工作者比比皆是,无论是当年的两弹一星元勋们,还是现在奋战在科研一线的中青年科学家们,很多都是如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够自觉向优秀榜样们学习,做到心中有标杆、行动有遵循,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和规范自身行为准则,在教育实践中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用心教育每一位学生。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情怀”为教学目标,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发挥管理科学面向实际问题的专业特长,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实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因材施教,建立互动机制
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善于结合学生的人生理想与志向,给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建议,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核心竞争力。本人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指导学生的类型较多,涉及普通博士生、硕士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工程硕士、金融专硕、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各类学生学科背景、性格年龄等差异较大,培养难度大。在教育培养学生时,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并结合其理想与志向,在各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和知识背景,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给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建议,高质量完成培养任务。注重课题组的文化建设,采用多种形式关心学生的生活与身心健康,及时疏导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做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
以身作则,承担社会责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育、科技工作者,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一言一行均会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和行为等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师重道、服务人民、热爱祖国,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教育和科技工作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事业,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兢兢业业完成每一项教学、科研任务。积极转化研究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撑。始终秉承理论创新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实际诉求,选择和攻克“中央关心、社会关注和人民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数年来,坚守科研报国的初心,始终扎根于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部委/地方和企业等不同层面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和深入开展相关领域的关键风险点应对与治理策略,支撑实践决策咨询。
李建平(后排左二)作为队员参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在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处。
二、理想中的模样:有理想信念、有专业素养、肯勤奋笃行
在我看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模样,想必同时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勤奋笃行精神的人。中国科学院自建院以来,培养了众多杰出科学家加入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当中。在这些伟大事迹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理想的高尚品格。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科技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青年才俊和接班人的重任。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因此,教育、科技工作者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同时,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和科技工作者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才能为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创新源动力。尤其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更加需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勤奋务实、励精笃行是教育、科技工作者具备的工作态度,更是一种精神态度。科研工作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更需要苦干实干,耐得住寂寞,以务实作风、踏实态度,坚定信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三、我想说
青年学生要勇担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科研报国。发挥中科院特色的“科教融合”体制优势,将学术探索与服务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学与思”的同时,牢固树立“践与悟”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见识和胆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身立德,以德育人。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勤于修身,严于律己。要紧紧围绕“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基本要求,忠于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全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