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康:从投入产出技术到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 日期:2019-07-27

2019年7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投入产出协会会士、投入占用产出理论创建者陈锡康教授应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届“应用经济学”暑期学校、思危大讲堂邀请,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暑期学校校长杨翠红主持。

 


杨翠红研究员主持报告

 

陈锡康教授以粮食产量预测研究为例,说明了“投入占用产出技术”通过增加“占用”这一维度,全面地考虑了耕地、农业机械、劳动力水平等长期投入项对粮食产量的重要影响,从而使产量预测更为精准可信,39年来预测平均误差仅为实际值的1.8%。1996年以来,陈锡康教授领导的对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工作,受到习近平、李克强、汪洋、胡锦涛、温家宝、李鹏等多位中央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先后70多次的好评与肯定。

 


陈锡康教授在作报告

 

随后,陈锡康教授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宏观经济中“存量”与“流量”的关系,从而说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是一种较之于投入产出技术更为通用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陈锡康教授从历史的角度,为同学们讲述了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由来。传统的投入产出技术的不足是没有反映占用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但占用又是产品生产和提供劳务的前提。针对此问题,陈锡康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新的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和新的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

 

最后,陈锡康教授还通过展示“国家粮食投入占用产出表”实例,为同学们清晰地描述了“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为同学们后续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指导。陈锡康教授还介绍了其过往的项目研究经历,通过产学结合,推动相关学术领域发展,成果受到多位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Wassily Leontief教授。

 


学员提问

 

尽管陈锡康教授已经83岁高龄,授课期间陈锡康教授始终神采奕奕,声音清晰有力,并与在场学员进行了充分的互动。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陈锡康教授的报告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意犹未尽、收获很大。

 

背景链接:

陈锡康,博士导师,运筹学家,经济学家。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67年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研究生毕业。国际投入产出协会创建人之一及理事。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名誉理事长。投入产出技术和农作物产量预测专家,是我国投入产出技术早期开拓者之一。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和创立了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率先提出农作物产量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在连续30多年的全国粮食产量预测中,其结果误差小、精度高、预测提前期长。

                                                         (文/刘卓琦 图/程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