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永淼:中国经济学40年:回顾与展望

  • 日期:2019-07-27

2019年7月11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与国际研究讲席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士洪永淼教授,应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届“应用经济学”暑期学校、思危大讲堂邀请,做了一场题为“中国经济学40年:回顾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暑期学校教学主管郭琨主持。

 


郭琨副教授主持报告

 

洪永淼教授首先从中国建国前的经济学教育入手,从历史的角度讲授了建国前、建国后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与进程。洪永淼教授还强调,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方向逐渐开始转变,比如,对西方经济学从批判、排斥到现在批判性的接受与研究。洪教授指出,中国的经济学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原创性的理论很少、国际话语权很弱并且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足等。

 


洪永淼教授在作报告

 

接着,洪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存在一些问题。洪教授指出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生产关系,并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经济学分叉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另一个是以边际革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洪教授用苏联和中国的例子说明,既要注重研究生产力,也要注重研究生产关系。洪教授还对全国当下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评价。

 

同时,洪教授对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洪教授提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有一种,在中国的应用是属于经济学基本理论在特定环境下、特定经济体的运用,并不是创立一个不同的经济理论。洪永淼老师认为,市场经济理论,主要就是研究在市场条件下,经济决策者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的一门科学,其基本框架、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是无国界之分的,可以用来研究实行不同经济制度,同样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的所有经济体。

 

洪教授指出,中国经济学以现代经济学为导向的转型有日益加速的趋势,并提出了主要原因:首先,有了互联网,有关经济学研究的信息流通更快了,中国本土的经济学者现在可以迅速地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的经济学家所做的最新学术研究。其次,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学界与国际经济学界同行的交流日益频繁。在中国,每年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并且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同行参加。最后,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经济学者回国加盟中国高校,他们在海外受过系统的现代经济学训练,掌握最新的经济理论与经济学研究方法,他们的加盟,对中国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的转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领头羊作用。

 

报告接近尾声时,洪教授对政策评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中国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量化评估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并且从大数据角度,对政策量化评估的中国特色进行了分析。

 


学员提问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学员们从实际问题出发踊跃提问,洪教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和建议。报告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洪永淼教授的报告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意犹未尽、收获很大。

 

背景链接:

洪永淼,现任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终身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院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根据国际权威计量经济学期刊Econometric Theory所做的“世界计量经济学家排名:1989-2005”,洪永淼教授在1989-2005期间名列第15位,在1995-2005和2000-2005期间均名列第7位,是华人理论计量经济学家中在2000-2005期间的最高排名。洪永淼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金融计量经济学、中国经济、政治经济学等。

(文/刘卓琦 图/程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