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三届应用经济学暑期学校论文研讨会平行论坛一“多维视角下的数字经济影响建模”在线举办,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孙毅教授主持。
孙毅教授主持论坛
首先进行论文分享的是来自首都经贸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的江成副教授,他分享的论文题目为“数字经济产业空间结构演进机理——基于多维关联网络视角”,主要研究了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其空间结构形式是怎样的?这种空间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是什么?其演化机理又是怎样的?论文分享结束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郭琨副教授进行了点评,认为该研究将多维复杂网络的方法引入到数字经济产业空间演化的研究中,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同时对中国数字经济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江成副教授分享论文
郭琨副教授点评论文
之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陈煜同学分享了“数字平台反垄断的目标考量”的研究。研究围绕数字平台反垄断的目标——消费者福利目标或社会总福利目标的选择展开,回答了中国数字平台的反垄断应当选择何种目标;不同的目标应当全部交给反垄断机构,还是分配给不同监管部门的;不同的目标在部门之间应对如何协调三个问题。郭琨副教授进行了点评,认为该研究指出了当前反垄断法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国反垄断目标的选择提供了政策借鉴。
陈煜同学分享论文
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彭艳玲老师分享了研究“数字经济赋能增进农民社会阶层认同吗?--基于宁、渝川三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她认为现有数字经济研究多关注经济效应,对社会效应的关注较少。彭老师从微观层面刻画农民数字经济赋能,从社会效应视角审视不同农业产业链环节下,乡村数字经济赋能对农民社会阶层认同的差异化影响;引入家庭收入、社会资本以及数字治理参与,通过实证解释了不同环节的数字经济赋能对提升社会阶层认同的差异化影响路径。论文分享之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江成副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点评,认为该研究基于数字经济参与对农民社会阶层认同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等研究结论,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优化乡村数字发展的政策启示。
彭艳玲老师分享论文
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刘祎男同学分享了研究“人工智能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及路径研究”,认为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可以更全面考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任务背景下,实施智能化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样本上市公司表现出显著的成本粘性,人工智能的应用增加了企业成本粘性和企业人工成本粘性。之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郑丹副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点评,认为论文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引发了一种新的思考,为理解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刘祎男同学分享论文
郑丹副教授点评论文
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赵桐浦同学分享了研究“数字化转型与保险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实证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客服保险业市场交易主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用机器学习方法量化了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研究了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数字化转型影响保险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机制。之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方副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点评,并对论文的后续修改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
赵桐浦同学分享论文
刘方副教授点评论文
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周睿强同学分享了“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分散化”,围绕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企业的供应链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显著降低了企业对其主要供应商或客户的依赖程度,且企业数字化显著推动了企业供应链的空间再配置。之后,刘方副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点评,认为论文在高度细化的企业-供应链和企业-客户层面,研究了中国企业间贸易的影响因素,内容有趣、问题重要、具有中国特色。
周睿强同学分享论文
来自西北大学的周文慧同学分享了“数字贸易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内在机理与实现条件-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主要研究了数字贸易会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助推器”还是“绊脚石”问题。研究结论为中国持续推动数字贸易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对中国加快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启示意义。论文分享之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江成副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点评,对论文数据的扩展、核心解释变量的确定、内生性的处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周文慧同学分享论文
江成副教授点评论文
最后孙毅教授对参与论坛讨论、论文分享和点评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图/李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