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济学暑期学校论文研讨会平行论坛三:数字金融发展及其影响

  • 日期:2022-07-14

2022年7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三届应用经济学暑期学校论文研讨会平行论坛三“数字金融发展及其影响”在线举办,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秀婷副教授主持,六位学员分别报告各自的研究成果,并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点评。

 


李秀婷副教授主持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吴卓然,题目是“金融科技能缓解银行脆弱性吗?——基于银行竞争与表外业务视角的研究”。他认为商业银行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商业银行脆弱性,并存在银行竞争水平及表外业务创新水平两个影响渠道。该研究分别构建了度量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水平、竞争水平及表外业务水平三个指标,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差分广义矩估计对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大型银行于中小型银行的异质性及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些针对监管层面的政策建议。

 

吴卓然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颖副教授对吴卓然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点评。刘颖副教授认为该研究的角度新颖,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实证步骤完整规范,得到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刘颖副教授从研究方法及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提出了银保监会2022年1月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是否会对本文结论产生影响的思考。

 

刘颖副教授点评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潘颖豪,报告的题目是“The Sunshine Effects on Solar Loan”。光伏贷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违约风险较大,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因此,识别光伏贷违约的影响因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潘颖豪主要研究了日照时长对于光伏贷违约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了两种效应,一种就是当下日照时长越长的话,会减少光伏贷的违约概率,另一种是签约当天的日照时长更长会使违约概率上升。同时,潘颖豪从需求侧分析发现光伏贷市场存在投射偏误。

 

潘颖豪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段宏波教授对潘颖豪的研究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该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贡献,一个是分析了天气变化对于光伏贷违约率的影响,另一个是从心理的角度进行了一些机制的探讨。随后,段宏波教授也针对这个研究提出了一些问题,并从数据的局限性、稳健型分析、控制变量的选择、机制分析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段宏波教授点评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汪刘凯,报告题为“基于混频深度学习驱动的供应链金融质押物风险预测研究”。汪刘凯将反向混频处理方法融入深度学习,使得深度学习可以自由使用多源、混频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动率预测方法—MFDNN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MFDNN模型表现更优秀、更稳健。汪刘凯的研究丰富了供应链金融波动率预测的方法体系,结合了宏观经济冲击和微观交易,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全面分析视角。

 

汪刘凯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兰舒琳副教授首先对于汪刘凯的研究进行了整体的评价,认为其提出的MFDNN模型为实现供应链金融质押物风险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创新性。而后针对其研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论述创新性和原创性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建议。

 

兰舒琳副教授点评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自广东金融学院的钟华明,报告题目是“非正规融资对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影响——基于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视角”。钟华明以2007-2019年A股市场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构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及机制分析,发现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显著抑制企业配置金融资产行为,即非正规融资整体上并没有促进企业配置金融资产,反而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脱实向虚”的趋势,同时,钟华明对该结论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及稳健型检验。而机制分析表明,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会加剧企业影子银行化对金融资产配置水平的抑制作用,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则会减弱这种负面影响。

 

钟华明作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李程副教授认为该研究内容丰富、逻辑清晰、论证充分。随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企业影子银行和金融资产配置可能会存在交集,文中提到的机制分析需要进一步明确以及文章应当增加对于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负面作用的分析。

 

李程副教授点评

 

第五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毛聚,报告题目为“政府审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基于中央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毛聚主要从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两个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进行了机制检验,发现政府审计具有良好的治理效应,中央企业表征为投资水平越低,投资效率越高,过度投资程度越低,而股东与管理层代理冲突的缓解是政府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同时与第一次政府审计相比,第二次政府审计有助于增强第一次政府审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正面作用。该研究为政府审计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直接的支持,完善了政府审计规范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

 

毛聚作报告

 

兰州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的张振华研究员对文章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该研究的创新性强,内容充实,研究方法明确,研究设计较为完整。同时,张振华研究员建议作者(1)可以从其他角度分析政府审计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充实理论贡献;(2)对于数据处理部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3)应适当延长平行趋势检验的区间;(4)应进一步完善机制检验的分析,补充组间差异检验;(5)进一步修订实证模型使其与理论模型更加贴合。

 

张振华研究员点评

 

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杨景陆,报告题目为“数字金融发展与地方中小银行风险——基于人才、技术和管理的视角”。杨景陆认为数字金融对地方中小银行同时存在风险加剧和风险优化两种效应,且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此消彼长”,以至于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的净影响可能呈现非线性的关系特征。因此,他从非线性的角度,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作为基准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与地区中小银行风险的关联性,并从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三个方面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地区中小银行风险的影响机理,并籍此提出了一些有关地方中小银行发展的启示。

 

杨景陆作报告

 

李程副教授对杨景陆的研究进行了点评,认为该研究内容丰富、逻辑清晰、论证充分,但文章缺少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进行支撑,且研究可能存在内生性的问题,建议作者进一步完善这个研究工作。

 

(文、图/刘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