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三届应用经济学暑期学校第八场报告暨思危大讲堂第五十三期由杨善林院士开讲。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建平教授主持。
杨善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重点研究智能决策理论与技术、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以及发展战略规划与系统管理理论。杨院士于2008年获评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4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荣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2017年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18年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终身成就奖”,2019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21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报告开始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教授代表思危大讲堂对杨善林院士的到来及受邀做报告表示感谢,并为杨院士颁发了思危大讲堂演讲纪念牌。
杨善林院士
杨院士报告主题为“科学 技术 工程 产业”,包括“集成创新是高端产品研发的必然”和“系统级产品也是一类高技术产品”两项内容。杨院士首先以光刻机的发展为例,介绍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技术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路,论述了对于高端装备而言,基础研究是原始技术创新的源泉,集成创新是高端产品研发的必然。接下来,杨院士介绍、分析了工业互联网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下不去--IT和OT融合深度不足”“上不来--数据资源难以有效汇聚流转”,以及“难循环--难以实现企业数据闭环”。
在第二场报告中,杨院士论述了如何利用数据与大数据,如何整合及治理数据资源,以及大数据研究与元宇宙概念。
在互动环节,学员提出了“如果从技术的生命周期角度看,如何确定一项技术取得了相较于其他技术路线的绝对优势(以便于产业化应用,从实验室走向车间)?又如何量化、可视化地确定该项技术走向衰败、或被颠覆?”“工业互联网相较于消费互联网而言,其复杂性是体现在场景的适配性与多元化(定制化)么?对于某个场景的多个竞争性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如何判断哪个平台将胜出?”“元宇宙在金融科技中的研究前景”,以及“对于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等问题,杨院士针对各个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学员提问
会后,大家纷纷表示杨院士高屋建瓴的报告非常有价值,学员们受益匪浅。
(文、图/井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