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1日,“SEM管理科学”青年学者论坛第38期邀请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陈继光副教授带来题为“Quick Response Under Strategic Manufacturer”的学术报告。国科大经管学院刘方副教授主持论坛。
陈继光为复旦大学(与杜克大学联合培养)管理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阿里巴巴研究院活水计划青年学者,从事数智化情境下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陈继光首先引用运营管理的经典文章Fisher(1997),向大家介绍了功能型产品和创新型产品以及不同产品所对应的供应链战略:成本效率型供应链和快速反应型供应链。Fisher(1997)认为,创新型产品应该与快速反应型供应链相匹配。快速反应是一种经典的运营策略,在这种策略下,零售商可以在了解更多的市场需求后,在销售旺季下第二个订单用以快速补货。陈继光指出,在现有的快速反应研究中,假设零售商具有较强的市场势力,而上游的供应商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而在当今电子商务与社交媒体时代,许多中小型零售商通过服务利基市场脱颖而出,他们在与制造商的价格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种情况下,当零售商采取快速反应的运营策略时,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研究参考Desai et al.(2010),建立了两阶段的销售模型。陈继光介绍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零售商放弃快速反应策略,此时由市场势力较强的制造商决定批发价格,零售商依照批发价格进行订购和销售;另一种情况,零售商决定采用快速反应策略。在第一阶段,市场势力较强的制造商决定批发价格,零售商依照批发价格进行订购和销售;在第二阶段,制造商与零售商分别观测到了市场需求,此时仍由制造商决定批发价格,而下游的零售商在已知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依照批发价格进行订购和销售。研究发现,当需求不确定性处于中等范围时,快速反应会损害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这是由于研究描述的四种不同效应的相互作用:风险缓解效应、信息盈余提取效应、战略库存效应和批发价格弹性效应。同时,对批发价格的预先承诺并不能减轻快速反应的负面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双输的结果。
报告中,陈继光引用大量真实案例,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当下电子商务与社交媒体时代所存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在讨论环节,现场师生分别结合自身的研究以及对报告的理解,与陈老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最后,刘方老师对本次报告进行总结,对陈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文/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