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心语 | 葛爽:遇见国科大经管学院,是最美好的邂逅
葛爽,博士毕业生,去向为中国政法大学,在校期间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优秀毕业生等。
毕业心语
2017年,我在推免的过程中通过学长学姐的介绍了解到国科大经管学院。这里有严谨浓厚的学术氛围,有科学完整的培养体系,有享誉国内外的名师,还有广阔自由的发展平台。在这里,你可以尽情追求学术梦想,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池,构筑自己的研究体系,构建自己的学术合作网络,在这个离科学最近的地方不断攀登学术高峰。
经管学院严谨治学、不断向上的积极氛围给我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激起了我对学术研究的浓厚兴趣,也坚定了我继续做学术研究的决心。所以我在2019年的春天,向学院递交了转博的申请,从硕士升级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从此坚定地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五年来,我发表的每一篇学术成果,每一次进步和成长,都受益于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学院老师的支持帮助。如今,我也即将走上讲师的岗位,开启我学术生涯的又一新阶段,将创新管理的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我很感谢国科大经管学院带给我的学术平台和发展机遇,让我有幸拜入名师门下,受到创新领域顶级学者的学术熏陶;有幸走上学术道路,从此为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奋斗终生;有幸找到人生伴侣,从此开启幸福美满的人生新阶段;有幸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家一路披荆斩棘,相伴成长。
遇见国科大经管学院,是最美好的邂逅。
毕业心语 | 彭晨明:感恩国科大教会我的一切
彭晨明,博士毕业生,去向为北京某211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商学院三学位项目毕业生(荷兰硕士、国科大和荷兰双博士)。博士期间,分别师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院长赵红教授、欧洲营销学会主席Tammo Bijmolt教授等。求学期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包括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管理评论》等。在校期间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格罗宁根大学荣誉硕士毕业生等。
毕业心语
我是2014年保研进入到国科大的。在推免阶段,非常幸运地拿到了多个知名高校的offer,在与家人慎重考虑之后,选择了国科大。原因有四:
其一,国科大经管学院的师资强大,导师们是领域内国内甚至是国际知名专家。
其二,国科大经管学院的生源质量高,与优秀的人一起学习,会让自己更有动力去成长。
其三,国科大经管学院与国外高校合作多,尤其是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合作项目非常吸引我。
其四,国科大经管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层次高、渠道多。
来到国科大之后,我们第一年是在怀柔集中学习,背靠长城、脚临雁栖湖,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可以沉下心来打好研究基础。不时去近距离地听听院士、将军、名家的高端讲座,让我这来自南方的小镇青年大开眼界,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人生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年,我们回到了地理位置优越的中关村校区,在赵红教授、张莎副教授、以及师兄师姐们的指导下,开展学术研究。在导师的大力支持下,参加了多个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参与了将理论落地的企业实践项目。
更重要的是,学院领导、赵老师、张老师特别鼓励我申请与荷兰格大的合作项目,给我准备英语、面试材料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理解、支持、帮助,最终成功申请到了三学位项目。在该项目中,荷兰方提供了全额奖学金以及生活费,在不过分铺张浪费的情况下,往往还可以余下一笔可观的钱。该项目毕业后拿到的是两边独立的博士学位。该项目毕业的学生已经在人大、央财、对外经贸、国科大、社科院、政法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就职。进入该项目到我今年毕业,我在荷兰待了三年时间,在国科大待了三年时间,期间开展双线工作,努力地兼顾两边学业。学习确实是辛苦的,但也有了巨大的收获,不仅周游了欧洲多个国家,参与了多个国际会议,还开始投稿并发表自己未曾想到的国际知名期刊。最终,所有的努力转变为三张毕业证、北京某211高校的教职offer。
感恩国科大教会我的一切,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工作上做出一番成绩,不辜负学院的栽培。“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毕业心语 | 孙倬: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孙倬,博士毕业生,去向为郑州大学,在校期间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学院京区老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
毕业心语
时光如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回首与国科大的情意缠绵,时间依然定格在2016年的那个夏天;初出茅庐、走出山城,只身一人仰望帝都星空。不曾想,一个转身许下了与果壳的不解之缘。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特别感谢赵红教授给我进入这个“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求学的机会,赵老师永远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再回首依然清晰的记得老师为我硕转博时的费心费力、下课后一起去美食广场吃水饺的欢声笑语以及出国遇挫时教学楼前促膝长谈的良苦用心。还要感谢初景利教授在科研上和工作中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倾心点拨,让我能够顺利地站在梦想的起点。赵老师和初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谦和的为人处事方式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给我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还有我的师兄王宗水和我的师姐张莎,在求学期间他们总是像哥哥姐姐一样对我耐心指导并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这都让我受益终身并感恩难忘。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不得不说国科大经管学院豪华的导师阵容、强大的科研支撑以及优质的教学团队都是我们骄傲的资本。曾记得汪寿阳院士给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你们都是博士了,并且是科学院的博士,不要总想着毕业后如何找到工作。科学院的学生是要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要志存高远,以科技报国为理念,树立家国情怀,而不仅仅是那一份能解决户口、能养家糊口的工作。你博士期间研究工作做好了,工作自然会来找你” ,“国科大经管学院的愿景就是引领中国管理变革,成为有国际影响的研究型商学院,国科大经管学院的使命就是创造知识、贡献思想、培养领袖、影响社会”…… 当时的感觉就是沉沦了,心潮澎湃,能在这样一个科研圣地深造简直yyds(永远的神)。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科研之外我们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长城脚下许一生星辰大海,雁栖湖畔忆三十春秋家国”,在怀柔集中教学的一年度过了研究生阶段最快乐的时光,我们学习小组坚信人生不仅是眼前的苟且,一定有诗和远方。
国科大经管学院是一个包容性极强且大咖云集的地方,在这里你只要有梦想,不管多大,这个舞台都足以承载并助你光辉绽放。
毕业心语 | 李昌萌:做好科研的基础是热爱
李昌萌,博士毕业生,去向为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校期间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
毕业心语
在国科大经管学院硕博连读的五年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但我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天都非常充实,充满意义。
回首这五年,我很幸运在这里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入学的第一年就组成了“学习小组”,一起科研,一起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一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师资力量是国科大经管学院的代名词。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有幸倾听了国内外优秀学者的前沿讲座以及学院主办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也有幸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以及学院的ABMA、AASCB等国际认证工作。在这里,我切实感受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院所融合的培养方式使得我们可以在闲暇之余选择感兴趣的其他领域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这也是国科大的一大教学优势。
此外,不论是学院的教学老师还是行政老师,都为我们的科研与生活提供了最大的帮助,时刻关注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地困难,尽最大可能为我们排解科研的后顾之忧。
在学习方面,我一直认为想要做好科研的基础是热爱。在这方面我的偶像费德勒给我树立了很好的标杆,年过四十的他仍能在网球场上打出华丽的网球,靠的就是他对网球的这份热爱。
除此之外,几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也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学习经验:
首先,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提前制定适合自己的时间表与计划,并设定合理的目标,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提升学习和研究效率;
其次,要多与同学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以及如何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要与导师保持稳定的联系,按时向导师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并请求导师的指导;
最后,要保持求知欲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科研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创新性的成果。
毕业心语 | 王皓晴:以终为始,长期有耐心
王皓晴,硕士毕业生,去向为香港理工大学读博深造,在校期间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
毕业心语
在国科大度过了充实难忘的三年。
有幸在这里遇到了宽和温厚的导师,给与我学术上的指引;结识了优秀勤奋的小伙伴,大家一起深夜讨论随机过程题目的场景历历在目(当然也有深夜的海底捞局)。
在雁栖湖集中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院所融合的优势,选读自己感兴趣的一系列课程,这个过程也更让我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回到中关村校区,学院为了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平台,青年学者论坛、午餐学术会议等活动让我领会到了科研的魅力以及自己的不足。
遇见国科大,遇见不可思议的的自己。在这三年中,一直在试错、在探索,也不断领悟,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 “work hard, play hard” “以终为始,长期有耐心”。
感谢国科大经管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科研平台,也衷心地希望母校越来越好,我们会牢记“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毕业心语 | 张雨纯:让青春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张雨纯,金融专硕,去向为字节,在校期间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
毕业心语
与国科大的相识是在2019年的夏天,我有幸入选了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夏令营,为期五天的夏令营生活仍然历历在目。在夏令营过程中,我们参加了学术大牛的讲座,跟优秀的师兄师姐以及各位老师交流,还参观了国科大的实验室、两弹一星纪念馆,五天虽然短暂,但是充实精彩的国科大经管学院暑期学校之行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国科大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强大的师资规模,以及学院对学生的重视。
2020年的秋天我成功进入国科大攻读金融专硕学位,两年的研究生生涯有苦有甜,因为是跨专业读研,很多课程对我来说学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但是老师讲课都很认真,也有经济学、会计学这样的选修课帮助跨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
金融专硕的课程比较偏实践,我们的任课老师除了学院的老师还有很多来自业内顶尖金融机构的老师,并且学院给我们设置了丰富的讲座课程,邀请很多学术“大牛”和业界“大牛”给我们分享前沿知识,给我们职业规划的建议。
在国科大的两年时光里,校园到处充满了我美好的回忆。在教学楼大厅跟同学们一起讨论课程汇报作业,在操场跟室友们一起打羽毛球,在图书馆跟朋友们一起自习,在礼堂前的草地上感受“草地音乐节”的快乐……
两年的时光倏忽而过,在这里,我完成了我最初的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即将到来的学弟学妹们在这里完成自己的梦想,让青春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毕业心语 | 韩晨阳:幸与你相识,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韩晨阳,硕士·毕业生,去向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校期间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
毕业心语
2018年7月,我参加了国科大经管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2019年9月,如愿走进这个离科学最近的地方。而后三年的学习生活,受益匪浅。
经管学院秉承国科大科教融合的办学模式,研一在雁栖湖校区集中教学。回想在雁栖湖的日子,就是专心学习、快乐生活。这里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彩的学生活动,还有堪比4A级景区的校园风光。我们穿过国科大桥往返于东西区上课,也站在桥上吹风看日落;我们聚在宿舍交流学习心得,也一起玩闹运动练合唱……初识国科大,邂逅雁栖湖,是意料之外的读研体验,又称之为“惊喜”。
在中关村的两年,经历了读文献、开组会、做课题、写论文的日常,我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当然,也曾因论文选题辗转反侧,又在建模推导停滞不前,求职也一度失败。是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与鼓励,同门的帮助和安慰,让我重拾坚持下去的勇气。如此幸运的我,未来也将怀着感恩之心,期待更好的重逢。
回顾至此感慨不已,分享两个关键词:
一是坚定。坚定自己的目标,尽早确定未来是读博还是就业,然后去拼尽全力;坚定自己的想法,论文会有很多思路,一直坚持做下去的就是最好的;坚定自己的追求,毕竟这是自己的人生,只活一次。
二是珍惜。珍惜时间,平衡好学习和生活,不负韶华;珍惜身边人,亲人、良师、挚友,所有相遇都是一期一会,陪伴也是。
“幸与你相识,遇见不一样的自己”,这是我参加夏令营时写下的参营感悟。四年后的此时,我想用这句话作为道别。希望未来我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毕业心语 | 蒋雨芯:国科大带来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蒋雨芯,硕士毕业生,去向为重庆定向选调,在校期间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
毕业心语
本科期间出于对经济金融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兴趣,在大三时通过国科大官网和经管学院公众号了解到国科大院所融合的特殊培养方式以及优秀的师资力量,让我对国科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向往与期待,所以通过整理自己的自述和本科期间完成的研究和项目,申请了经管学院的暑期夏令营。
在夏令营中通过实地参观,专题讲座以及与老师们的座谈会,我充分了解了学院的优势与特点以及各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和要求。
通过夏令营选拔之后,大四时我跟着导师提前进组进行课题的研究和项目的开展,让我能提前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有一定的了解,为之后的科研打下基础。
在国科大的研究生三年中,我在美丽的雁栖湖校区经历了集中教学授课,在那里领略了名师大咖的教学与风采,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伙伴。
在中关村校区跟随导师进行科研项目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在过程中不断探索、学习与成长。
在科研学习方面,学院举办的青年学者论坛也让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领域学者前沿。
就业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指导讲座和经验分享,让我们能够充分了解不同方向的工作发展与前景,从而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道理。
在国科大的三年我汲取了丰富知识,结识了亲密的好友,丰富了自己的人生。欢迎学弟学妹们报考国科大经管学院,相信国科大一定会给你们带来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毕业心语 | 黎俊:忍受住科研道路上的“寂寞”
黎俊,硕士毕业生,去向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深造。
毕业心语
很荣幸有机会能够在毕业之际分享我的一些经历与感悟。我是在 18年参加夏令营结识的国科大经管学院,纯粹的科研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经管学院的学术与科研平台以及完善的培养体系吸引了我,另一方面个人的兴趣与导师的研究方向有着很高的契合度,于是我毅然决然选择了这里。
我从大四就开始学习了解未来的研究内容,并在研究生导师王曙明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这使得我在19年刚入学时就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第一学年,我能够同时完成科研与课程。因此我建议学弟学妹们一旦选择了经管学院,尽早与导师沟通了解研究内容,进入研究状态,入学之后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从第二学年开始,就面临选择读博还是找工作。于我而言,我更愿意相对纯粹地研究喜欢的内容,与导师充分沟通后,结合导师的建议,我选择了出国读博这一条路。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尽早做好规划,提前了解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内容,能够帮助你尽早想清楚是否想要继续做科研以及是否想要深入研究目前的内容。如果选择出国读博这一条路,那么这一年需要准备包括语言成绩,论文等大量材料,压力会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尽早作出决策。
选择国科大经管学院,是我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最后,想分享一点感悟:一定要忍受住科研道路上的“寂寞”,这里的“寂寞”是指发表顶级期刊论文的艰难与耗时造成的心理落差,所谓十年磨一剑,共勉!
毕业心语 | 吴凯楠: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吴凯楠,金融专硕毕业生,去向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校期间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等。
毕业心语
我是九推保研来到的国科大经管学院。在玉泉路校区的两年研究生生活既忙碌又充实。由于自己是跨专业来的,两年的课程培养使我学习到各类金融基础知识,依托中国科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同学们可以选修计算机类的数据分析课程,也可以选择固定收益证券、金融衍生品等传统金融课程。同时,金融讲堂还会定期请业界导师为同学们讲课,拓宽同学们的视野,为就业打下基础。
在研究生期间,我曾多次参加实习,在外资、互联网、券商等行业实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玉泉路校区的交通便利,校区门口就是一号线玉泉路站,20分钟就可以抵达金融街。在业界我们也有很多的校友资源,他们会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实习机会,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研二时大家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还要参加秋季招聘和春季招聘活动。顶着国科大的头衔,我顺利来到华泰证券总部进行暑期实习并获得最终留用。秋招阶段,每个人都会进行岗位选择,但是一定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工作的城市、薪资、职业发展等都需要进行考虑。
国科大是一所兼顾科研与实践的综合性大学,它既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深造,到达学术的殿堂,也可以助你找到就业的方向。欢迎同学报考国科大经管学院,遇见国科大,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毕业心语 | 陈然:认识自己,做一个内心富足的人
姓名:陈然 硕士毕业生,去向为北京市大兴区市场监督局,在校期间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等。
,
毕业心语
在国科大的三年学习生活,对我最大的改变是提升了“辩识”的能力。我的导师在我学术研究上对我严谨的要求,使我更加增加了对“结论”和“观点”的敬畏。在生活中也努力做到更加辩证和全面的看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表达个人观点时都更加注重逻辑性和可行性。
一是经管学院的平台,为我们个人发展提供了“一大把入场券”。单以考公为例,绝大多数省份都把国科大作为定向选调的招考学校,这就等于给了大家两张入场券。假设以成长为浙江省的公务员为目标,就有“浙江选调”和“浙江省考”两次机会。当然,社会上的企业对我们学校也是非常认可的,大型银行、证券、基金,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平台,都已经是足够的了,剩下的就是要靠个人努力了。
相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珍爱眼前的生活。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是进步的动力。但是如果对生活的预期过高,追求的目标严重背离自身能力,就难免陷入自我怀疑,产生精神“内耗”,或者是,甚至是诱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最终进入思维的“死胡同”,做出伤害自己和亲友师长,朋友同学的事情。人生的理想与现实总会有差距,只要“尽人力”,就当“听天命”。
其次,是要有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贪多嚼不烂,“多点全面出击”没有重点,容易满盘皆输。一定要突出做事的重点,分清主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不可能“得兼”。搞清楚自己的首要目标是什么,次要目标是什么,有所取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最后,我想对现阶段还单身的师弟师妹们说,人生之路不易,尤其是未来如果选择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奋斗,一个人是很辛苦的。祝愿大家都早日找到自己的爱人,并肩战斗,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