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亚沙的举办地,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也是向往了一年的地方。第一次参加越野就来到了阿拉善的腾格里沙漠,对于我这种步入不惑之年的大叔来说,兴奋点是不一样的,有人问为什么要来,可能是想证明自己还年轻,还有梦想,还有斗志,还没有进入油腻行列……
我的沙八之旅稍显紧凑,周六下午考完试,立即回家拿起行李,坐地铁,换高铁到天津,然后搭乘飞机到银川,在深夜11点拼车赶往阿拉善左旗的酒店。银川到阿拉善左旗的路程,由于深夜在高速上行车,司机很容易犯困,坐在副驾上的我,一直在跟司机不停的聊着天,提醒司机可以慢些开,给司机喝红牛提神,同意他抽烟解困,最终有惊无险的在凌晨1点到达酒店。
沙漠徒步的艰辛不言而喻,基于自己是团队最后一个到达的,休息时间较少,且没有走过沙漠的经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第一天以适应为主,但就是这么个小目标竟然也受到了挑战,出发后发现在沙漠与路跑完全不一样,这主要是基于沙子的柔软和自己的鞋子(登山鞋)没有选合适,还有炎热的天气也给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结果在cp2我就知道我的体能出问题了,小腿有抽筋的迹象,这时候我已经无法按照之前小队的节奏去走了,只能改变自己的策略,脱离了小队,同时减少自己的补给时间和休息时间,一路无停(但速度很慢)的走到了终点。也是这一段,让我知道,在沙漠中持续不断的走才是最适合我的方式。
接下来的第二天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节奏进行的,战友汪剑的一路陪伴使得路途也不是很孤单,我们互相鼓励着,调整着策略,基本按时完成赛程,在冲过终点的那一刹那,内心中五味杂陈,眼眶里涌动着不知名的泪水,最后还是憋回去了,毕竟是大叔,要有个社会人的样子,怎么能随随便便的哭呢。
第三天就简单多了,12公里的路程一路无休,但冲过终点时却没有那么激动了。为什么呢?我自己也没想明白,也许是已经知道了我们定能拿沙鸥……
这一次亚沙我们全员完赛,拿回了睽违四载的沙鸥,很开心,实现了赛前的目标。我自己也实现了“保证完赛”的诺言。
在沙漠中,我还经历很多,比如
沙漠中的夜色很美,手可摘星辰。
沙漠中的睡眠很差,三天我基本上都是只睡3个多小时,但仍旧能够在第二天满血前行。
沙漠中的感动很多,有求婚、互帮互助、咬牙坚持等等,都是触动泪点的事情。
沙漠中的伙食不好,方便面就小米粥,但吃起来仍旧觉得很香。
沙漠中的西瓜真甜,那绝对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瓜。
沙漠中的你,值得为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去鼓掌、流泪。
沙漠中的日子,有兴奋、骄傲、自豪、痛苦、遗憾,但更值得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一下团队中的那些默默无闻的c队战友们,是因为你们的付出,让我们能够毫无顾忌的去比赛,爱你们。
只有三天,团队中大部分人都没有相互熟悉,甚至在结束此次旅程的时候,还有认不出的队员,但我相信,相逢一视就能回忆起我们曾经一起战斗过、哭过、笑过。亚沙一次,沙友一生。
附:结合自己的感受,总结以下几点,以供沙九参考:
鞋子的装备很重要,强烈不建议登山鞋。
行李真的不用带太多,徒步的累一定会让你懒得再换了。
赛前进行沙漠拉练,闻过千遍不如脚行一次,尤其对于没有沙漠行走经验的队员,拉练可以找到沙漠徒步的感觉,尽早确定适合自己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拉链掌握一些沙漠行走有技巧,比如踩着前人的脚印非常省力等。
量力而为,千万不要“实力不够胆来凑”,毕竟健康是我们更应该追求的。
团队协作很重要,在赛前需要掌握队员的特点,安排好战术。但有时候化整为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要整体可控,有预案即可。比如本次,虽然在三天行程中,我属于第三小队,但很多时候我是脱离了第三小队的节奏,仅仅通过对讲机随时通报情况,让我有团队归属感,又有自己的发挥空间。(文/卢国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