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的安排,我通过视频在线观看的形式,收看了今年的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与往年的专题宣讲会不同,今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讲教育时间延长为宣传月,在全国范围进一步加大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
长期以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维护科研诚信、抵制学术不端是备受国内外政府、科研组织关注的问题。就我国而言,无论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科学技术进步法》,还是我国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等法规、规章,亦或者是中科院制定的《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等文件,都在聚焦科研诚信、学术道德这个问题。但是,正如报告会主持人在主持词中提到的,科学道德的建设,不仅仅是靠“他律”,最最关键的还是“自律”。在本次宣讲会上作报告的樊锦诗先生和戚发轫院士的发言,恰恰体现了“自律”的重要性。
宣讲教育报告会上,樊锦诗先生以“守一不移、奉献敦煌”为题,讲述她自己扎根敦煌、保护敦煌、奉献敦煌的故事,从四个部分展现了樊锦诗先生以使命感激励自己专注考古科研与文物保护,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待科研工作,面对条件艰苦、家人团聚的艰难决策,紧守科研初心和报国之志,默默无闻地扎根敦煌研究;面对敦煌保护资料的自然衰败问题,勇于思考、敢于担当,主动将先进技术用于敦煌保护,终于将敦煌壁画以数字的形式展现在全球更多的观众面前,也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了历史档案。是啊,学术的道路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或是家庭羁绊,或是个人的职级晋升、薪酬待遇、名誉荣誉等等,俗世纷扰,考验着我们的科研初心是否纯粹和坚定,面对一时的科研难题与困难,能否静下心来、俯下身子,扎实做好科研的每一步。
戚发轫院士回顾自己几十年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点点滴滴,在59岁时服从组织安排,担任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传承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的奋斗故事。在戚发轫院士的讲述中有这样一段小故事让我记忆深刻:在东方号发射实验中,由于没有做好地面实验,将问题带到了空中,最终导致东方号发射失败。科研工作从来没有捷径,必须要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正如航天科研中,必须要提前做好各项地面实验,将暴露出的问题都逐项解决,才能收获最终的成功。同样的,在我们经济学的研究中,也要按照科学规律,扎实做好各项研究设计和步骤,不能在数据收集和处理中造假,只有以对研究高度负责的态度,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研究。
作为一名博士一年级学生,我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是毫无目的的空话、废话、场面话,而是需要每一位科研从业者共同遵守、共同执行的学术诚信准则,从而共同维护学术圈的诚信生态。在今后的科研生活中,我将把科研诚信的精神内化于心,在日常的科研活动中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严守学术道德、规范科研行为,形成外部环境与自我约束的“双循环”,不忘科研初心,做一名诚信爱国的科研人。
(文/2020级博士班 蒋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