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匆匆两载,又是一年毕业季,经管学院第五届金融专业硕士毕业生完成学业计划,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即将奔赴自己的星辰大海。
金融专业硕士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秉承中国科学院大学“院(经管学院)所(研究所)融合”的运行体制,践行“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在金融及相关领域的优势师资力量,以数理金融为基石,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知行合一”为灵魂, 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金融学理论知识、深厚的数理金融功底、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胜任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科技、金融实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在培养方向上紧密结合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社会人才需求,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金融业全面改革开放、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聚焦于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科技三个核心培养方向,设置了理论课程与实务实操类课程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截至今年,已向社会输送培养金融专业硕士毕业生223名。
一、2021届金融专业硕士就业情况
2021届金融专业硕士共计50名毕业生,其中47人就业,3人继续求学深造。在选择就业的47人中,截至日前有43人已确定就业去向,有4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还在进行中。已确定就业去向的同学大部分进入银行、基金/资产管理、券商等金融相关机构,就业行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极高。就业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或省会城市类的经济发达地区。
1、2021届金融专业硕士就业分析——行业分布
1 银行 21人 |
2 券商 7人 |
3 基金/资产管理 5人 |
4 政府部门 4人 |
5 保险公司 2人 |
6 其他 4人 |
总数 43人 |
2、2021届金融专业硕士就业分析——岗位分布
1 管理培训生 13人 |
2 投资研究及管理 6人 |
3 投资银行 5人 |
4 综合管理 4人 |
5 风险管理 2人 |
6 运营管理 2人 |
7 行业研究 1人 |
8 销售及销售管理 1人 |
9 公司财务 1人 |
10 其他 8人 |
总数 43人 |
3、2021届金融专业硕士就业分析——工作地点
1 北京 30人 |
2 上海 2人 |
3 天津 2人 |
4 贵州 2人 |
5 中国其他 7人 |
总数 43人 |
4、2021届金融专业硕士就业分析——雇主性质
1 机关、事业单位 4人 |
2 国有企业 32人 |
3 民营企业 5人 |
4 三资企业 2人 |
总数 43人 |
5、2020届金融专业硕士就业分析——雇主名单
二、 国科大经管学院金融专业硕士人才培养
1、师资队伍
为提高金融专业硕士培养质量,贯彻培养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目标,经管学院采取双导师制,每位学生由一名学术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做到知行合一。学术导师主要由经管学院深谙金融知识的导师、中科院各个院所金融相关研究方向的导师及金融类研究所、金融机构中具有博士学位及导师资格的导师担任。企业导师由金融监管部门及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管理层担任,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经管学院金融专业硕士项目学术导师队伍现有79人:从事金融方向教学和研究的高水平专职导师31人,来自科学院各个院所及金融机构的兼职导师48人。学术导师队伍中“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和“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各1人。学术导师中拥有教授职称18人、副教授16人、研究员25人、副研究员11人,79位学术导师中,35人都为博士生导师。
金融专业硕士的企业导师一般由学术导师指定,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论文选题进行指导并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快地熟悉、适应金融机构的工作及环境。目前学院共有60余名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中信信托、北京信托等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与学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论文写作,令论文的选题、内容更具有创新及实践意义。
2、课程及实践
金融专业硕士课程设计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践四部分。选修课结合金融工程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及中国科学院量化分析的优势,设立金融理论、科学素养、数量理论、分析应用、市场实务5个课程模块。课程大部分由来自经管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具有副教授、副研以上职称的教师讲授,另有6门金融实务类课程由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和丰富实操经验的专家讲授。
金融专业硕士课程从教学制度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授课教师遴选、讲义教材编写、教学过程监管等多维度,全方位评估教学质量,构建闭环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过程跟踪、动态反馈为核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监督体系,强化课程教学质量监督。
金融专业硕士项目既强调专业课程学习又强调实操能力培养。实习实践是金融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院要求金融专业硕士在金融机构实习至少3个月才可以获得实习实践部分的学分。
2021届金融专业硕士生实习大都集中在大型券商、基金、银行、投资公司等相关金融机构(见下表),大部分同学都拥有在2家以上大型金融机构实习经历。
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 华泰证券 方正证券 财达证券广发证券 民生证券 申万宏源证券 天风证券 中信证券 中信建投 招商证券 长江证券 兴业证券 银河证券 西南证券 中德证券 |
银行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建设银行 民生银行 浦发银行 |
投资 华兴资本 招商局资本 北京创势资本 国泰瑞丰 远毅资本 |
基金 工银瑞信基金 银华基金 华夏基金 首钢基金 易方达基金 中欧基金 |
其他 中信信托 四川信托 普华永道 泰康人寿 泰禾集团 腾讯 百度 快手 滴滴 |
3、高端讲座
为使学生更加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及金融知识的应用,国科大经管学院特开设“金融系列讲座”,邀请金融界的知名学者,金融机构的企业家、管理者为学生分析、介绍当下的金融形势及最新动态,令学生全面、系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2016年9月至今,“玉泉金融讲堂”已开设48期(包括在中关村开设的金融系列讲座8期,玉泉金融讲堂40期),曾邀请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青岛银行、华夏基金、中国黄金集团等金融机构的首席研究员;银河证券、瑞银证券、国盛证券、安信证券、天风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融证券、摩根士丹利资本、德勤等在投行业务、固定收益、行业研究部门的负责人;工银资管、融通资本、华安财保资产管理公司、加拿大皇家银行、北京财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凯兴资本、和君集团等金融机构的量化投资专家;从事能源产业、文化体育产业、医药产业投资的企业家做精彩报告。
4、在学成果
依托国科大学科交叉、技术创新和高端智库的资源优势,本专业学位学生取得了一系列应用性成果,既支持了自身职业发展,也为国家宏观决策和企业金融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高水平学术导师的指导下,70%以上学生参与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或中科院高端智库项目,参与撰写相关研究报告。在双导师和企业合作资源的保障下,约80%学生参与了面向企业的实践性研究课题,通过实习基地、导师企业合作等方式,支持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工商银行等企业的金融实践,取得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刘睿思、李聪(2017届)参与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财经平台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已形成有关金融数据的三个企业标准。
大部分学生取得了金融行业相关从业资格证书,4人取得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3人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李凤凤(2018级)、钟灵哲(2019级)等同学参加“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奖;陈培鸯(2017级)与企业导师张嘉为合著的“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宏观经济指标联动性研究及国债利率预测分析”获首届“中债估值杯”征文优秀奖。
在实践导向的培养机制下,学生毕业论文解决了金融市场中面临的企业决策问题、产品定价问题、投资策略等问题,转化为指导金融实践的方法论。如李聪的“基于数据挖掘的量化交易算法与实践——期货价格高频序列的聚类分析”开发的量化投资策略被应用于衍生品交易,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生现任中信建投衍生品交易部副总裁。依托学位论文撰写,部分学生形成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形成的政策建议服务于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和风险防范
。
目前,已有三届学生参加金融教指委的学位论文评优。刘晓亭同学(2016级)的《房价、租购决策与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获“第六届全国优秀金融硕士学位论文”;桂金同学(2017级)的《去杠杆过程中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与计量研究》获“第五届全国优秀金融硕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亲爱的2021届金融硕士毕业生们,今天,你们背起行囊告别母校,奔向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未来充满未知,也充满期待。走出校门,要准备好面对更多新的挑战,独立思考,不怕失败,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在奔向未来路上,希望你们志存高远,学会合作,学会宽容,与人为善,结伴同行。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青春当燃,毕有可为。祝愿所有毕业生前程似锦、鹏程万里。此去星辰大海、繁花似锦!